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与症状有哪些
家里有孩子的家长,一定对幼儿园、学校的卫生状况格外关注。因为这些地方小朋友众多,一个不小心,疾病就可能悄然传播。手足口病就是其中一种让家长们揪心的疾病。那么,手足口病究竟是怎么传播的?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讲解。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传播
这是手足口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患儿的疱疹液、唾液、粪便中都含有大量病毒。健康孩子接触了被污染的玩具、毛巾、餐具等物品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病毒就会乘虚而入。比如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一起玩耍玩具,若其中有患病孩子用过,就极易传播。
2.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会从口鼻喷出带有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在空气中飘散,被周围的孩子吸入后,就可能引发感染。在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如教室、商场儿童游乐区,飞沫传播的风险更高。
3.消化道传播
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源也是传播媒介。病毒在食物、水中存活一段时间,孩子食用或饮用后,病毒经口腔进入消化道,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手足口病。比如街边卫生条件不佳的小吃摊,食物若被污染,就容易让孩子中招。
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1.口腔疱疹或溃疡
病毒入侵口腔黏膜后,在黏膜下大量繁殖,导致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形成疱疹。疱疹破溃后就会变成溃疡,患儿会感觉口腔疼痛,尤其是在进食、吞咽时,疼痛加剧,影响正常饮食。
2.手、足皮疹
病毒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手、足部位,在皮肤角质层下复制,引发免疫反应,使局部皮肤出现充血、水肿,形成皮疹。这些皮疹多为米粒至豌豆大小,周围绕以红晕,不痛不痒,一般不会破溃,通常出现在手心、足底、手指、足趾等部位。
3.发热
身体免疫系统识别手足口病病毒后,会启动防御机制。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患儿体温上升,一般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症状。
4.食欲不振
口腔疱疹和溃疡带来的疼痛,会让患儿进食时感到不适,从而抗拒进食。此外,发热也会影响胃肠功能,使消化酶活性降低,胃肠蠕动减慢,进一步导致患儿食欲下降,进食量明显减少。
5.精神不佳
由于病毒感染对身体的影响,加上发热、口腔疼痛等不适症状,患儿的精神状态会受到明显影响。他们可能变得比平时更嗜睡、烦躁,活动量减少,对平时喜欢的玩具和游戏也提不起兴趣。
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们了解其传播途径和症状,就能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一旦孩子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远离手足口病的侵害,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