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百科是一个专注于有价值的生活百科知识分享,提供精准知识问答,各种百科小知识,生活常识问答。 识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农业知识 >

父母代肉用种鸭育成阶段如何限制饲养

农业知识 2025-02-15 19:20:00
保持父母代肉用种鸭的增重,尽最大可能接近目标体重,需要在育成阶段如何限制饲养、控制体重。限制饲养的目的是控制鸭群体重。 ①对鸭群按10%每栏称重 在4周末,喂料前对鸭群按

保持父母代肉用种鸭的增重,尽最大可能接近目标体重,需要在育成阶段如何限制饲养、控制体重。限制饲养的目的是控制鸭群体重。

父母代肉用种鸭育成阶段如何限制饲养

①对鸭群按10%每栏称重

在4周末,喂料前对鸭群按10%每栏称重,所得平均体重与目标体重对比,确定相应栏圈今天的喂料量。若平均体重低于目标体重,按28日龄的喂料量喂料;若平均体重高于目标体重,按24日龄的喂料量喂料;若平均体重达到目标体重,按26日龄的喂料量喂料。

②计算公母鸭的平均体重

每周末称重,分别计算鸭群公、母鸭的平均体重,分别将体重与目标体重作对比。若平均体重低于目标体重,则适当增大每天喂料量;若平均体重高于目标体重,则维持目前的喂料量;若平均体重达到目标体重,则每天喂料量增加5克。

③每天称重每栏圈的喂料量

将饲料撒的面积足够大,每栋两个饲养员同时打开地门,以便让鸭子有同等进食的机会。8周龄时,将育雏料换成育成料。

控制鸭群密度与群体大小。育成期每只鸭的活动空间和运动场面积均为0.3平米,一般每群不宜超过250只。若密度过大或群体过大,则容易造成鸭群均匀度差,残病鸭多,严重影响今后生产性能的发挥。

定期清点每栏鸭子只数,防止鸭子串栏,影响体重控制的效果。

均匀度的控制。均匀度是衡量鸭群限饲效果,预测鸭群开产整齐度、蛋重均匀度及产蛋数量的一项重要指标。8周龄均匀度为60%(加减5%),12周龄均匀度为70%,16周龄均匀度为75%,18周龄和20周龄均匀度为80%。体重均匀度由鸭子的个体体重计算求出。通常是以鸭群平均体重加减5%鸭群个体体重的百分数来表示。

每天定时目测调群,将鸭群中过大或过小鸭只挑出,分别放入大鸭栏或小鸭栏,并及时调整调出或调入鸭子后每栏的喂料量。若鸭群均匀度过差,可用大称重的办法调群。将鸭群按体重分成大、大中、小中、小等若干个组,将每组每天喂料差拉开,小的多喂、大的少喂,提高鸭群的均匀度。

适时调整鸭群密度及群体大小,增加或改变采食与饮水空间。

④公、母鸭分饲

公鸭与母鸭是根据不同要求选育的,属于不同的体系。母鸭是从繁殖性能(即产蛋数量)上选育的,而公鸭是从增重遗传(即对商品代肉鸭的影响)上选育的,对公、母鸭进行分饲,以达到各自的目标要求。

在单独公鸭中必须放少量的盖印母鸭(4.5只公鸭配1只母鸭),使公鸭在生长过程中有性的记忆,否则,将严重影响受精率。

⑤温度与光照

育成期适宜的温度为13~29℃,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鸭舍的温度过高(35℃以上)或过低(0℃以下)进行人工调节。夏季运动场上可使用遮阳网,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

光照对育成鸭的性成熟有着重要作用,可通过控制光照时间使鸭性成熟和体成熟趋向一致。育成期光照控制:在整个育成期维持17小时(即4:00~21:00)光照不变;在5~18周龄维持自然光照,从19~24周龄逐渐增至17个小时光照。

⑥育成鸭的腿病控制

在育成期间,尤其是5~8周龄的鸭群容易出现腿病而被淘汰,主要原因是创伤引起的葡萄球菌关节炎。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清除一切引起外伤的因素。加强垫料管理,防止垫料过湿板结和掺杂异物。严格饮水区竹排的管理,防止毛刺、裂缝等。随时修整出鸭口,防止鸭子出入时损伤,选择合适的高效药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