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百科是一个专注于有价值的生活百科知识分享,提供精准知识问答,各种百科小知识,生活常识问答。 识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农业知识 >

肉牛场防疫原则

农业知识 2025-02-15 13:32:01
遵照预防为主、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疫病的传入。加强牛群的科学饲养、合理生产,增强动物的抵抗力。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定期预防接种。 对主要疫病进行疫情监测,遵循早、快、

遵照“预防为主”、“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疫病的传入。加强牛群的科学饲养、合理生产,增强动物的抵抗力。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定期预防接种。

对主要疫病进行疫情监测,遵循“早、快、严、小”的处理原则,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采取严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迅速扑灭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对肉牛场除要做到疫病监控和防治外,还特别要加强肉牛的保健工作。

(1)场址的选择

场址的选择

牛场应地势高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远离人群和工厂,距离交通要道500米左右。

场内布局和要求

(2)场内布局和要求

生产区和办公区要严格分开,场门、生产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粪场、病牛舍、兽医室应设在牛舍的下风向处;牛场内不养猫、狗、鸡、鸭等。患结核和布氏杆菌病的人不准入场喂牛。

(3)建立经常性消毒制度

建立经常性消毒制度

场门、生产区入口处消毒池内的药液(2%的氢氧化钠溶液)要经常更换,保持有效浓度。车辆、人员都要从消毒池经过;牛舍内要经常保持卫生整洁、通风良好。厩床每天要打扫干净,牛舍每月消毒一次,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大消毒。常用消毒药物有10%~20%生石灰乳,2%~5%烧碱溶液,0.5%~1%过氧乙酸溶液,3%甲醛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转群或出栏净场后,要对整个牛舍和用具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方可进牛。

(4)建立系统的防疫、驱虫制度

兽医人员应每天深入牛群,仔细观察,做好记录;从外地引进的牛要进行检疫和驱虫后再并群;按照牛的免疫程序,定期准时免疫;谢绝无关人员进场,不从疫区购买草料和畜禽,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需更换工作服。饲养人员不得相互使用其他牛舍的用具及设备。牛场内应消灭老鼠及蚊蝇。一般是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全牛群的驱虫,平常结合转群时实施,育肥牛在育肥前要驱虫。

(5)搞好日常饲养管理

按肉牛的品种、性别、年龄分群饲养,根据不同群体、不同阶段制定饲养标准,不得随意更改,防止营养缺乏症和胃肠病发生。母牛饲养管理分为空怀、妊娠、泌乳三阶段。经常刷拭牛体,冬天防寒、夏季防暑,保证牛适当运动。日常饮水应清洁卫生充足。怀孕母牛、刚产犊的母牛饮温水,预防流产与产后疾病。饲草、饲料干净、切碎,无残留农药及杂质,禁止饲喂有毒、霉变的草料。

母牛怀孕后期,禁止饲喂棉籽饼、菜籽饼、酒糟等。母牛临产期注意日粮中钙、磷比,防止产后疾病。犊牛出生后,应尽早吃到初乳。犊牛断奶时,代乳料应逐步增加,防止腹泻。母牛产前8~10天,刷拭后转入消毒过的产房。临产前用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牛的后躯、乳房、外阴;产后用温水洗净血污,保持后躯、乳房清洁。

(6)及时隔离疑似病牛

对传染病及时诊断,必要时进行临时检疫。根据检疫结果,将该牛群分为患病、疑似感染和假定健康三类。患病牛和疑似感染分别进行隔离。对假定健康牛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病牛隔离治疗或屠宰淘汰;可疑牛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治疗,一段时间后不再发病可解除隔离。

屠宰后的病牛、肉、内脏及污物应焚埋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利用;屠宰后的场地、用具必须进行严格消毒。被病牛及疑似感染牛污染的场地及用具都必须严格消毒或焚烧处理。

(7)终末大消毒

传染病扑灭后及疫区解除封锁前,进行一次终末大消毒。先将牛舍及运动场清扫干净,或铲去表层土壤,然后再喷洒消毒药液,用药量根据地面和墙壁的结构适当增减。

(8)牛粪处理

贮粪场的牛粪中常含有大量细菌及虫卵,可掺入消毒药,或采用疏松堆积发酵法,高温杀灭病菌和虫卵。

相关标签: 肉牛场防疫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