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985工程211工程111计划双一流)
文化分数:500以上
学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 邮编:
招生电话:028-66366379
邮 编:611756
特色专业:艺术设计
招生范围:河北 山西 黑龙江 江苏 安徽 福建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甘肃
学校代码:10613
开设专业:美术
官方微信:西南交通大学
学校官网:http://www.swjtu.edu.cn
学校类型:工科类院校
创办时间:1896年
所属地区:中国·四川
主管部门:教育部
类 别:公办
学校层次:一本院校
公办排名:999
艺术排名:999
学校特色:985工程 211工程 111计划 双一流
西南交通大学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
学校创建于1896年,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是中国第一所工程高等学府,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誉中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毛泽东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中国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学校部分系科调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兄弟院校,1964年根据中央建设“大三线”精神内迁四川,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迁成都。现有九里、犀浦、峨眉三个校区,占地5000余亩,犀浦校区为主校区。
在121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服务国家社会,逐渐形成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和“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刘大中等为代表30余万栋梁英才,师生中产生了3位“两弹一星”元勋、24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和59位海内外院士,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9位院士有8位出自我校。邓小平同志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
学校以工见长,形成了工、理、文、生“四大学科群”,设有25个学院/系,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2家附属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个异地研究生院(青岛研究生院、唐山研究生院),拥有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车辆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物理学、建筑学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理论经济学、数学等3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2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构建起了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围绕高速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1000+)、超级高铁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科技成果三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在国防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以及物理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4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国家“千人计划”16人、国家“万人计划”7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教育部和科技部创新团队9个。此外,还聘请了42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兼职(名誉)教授。
学校构建起了“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知识探究”四维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全日制本科生28836人、硕士研究生15863人、博士研究生2093人,茅以升图书馆藏书400万册。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位居全国第九。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学校实施本科生大类培养,建有茅以升学院(唐臣书院)、竺可桢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 同美国康奈尔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57个国家和地区的19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成立“西南交大-利兹学院”。美国西北大学“本硕4+1”、“中法4+4”本科双学位等留学、游学、访学项目涵盖全部年级。作为中国政府指定高校,与印度铁道部合作援建印度铁道大学。有2个国家外专创新引智基地,办有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Biosurface and Biotrib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il Transportation》。
学校坚持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美国通用电气、中国中车、中国神华、中国中铁等深入合作。与成都市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打造“环交大智慧城”,助力成都建设世界轨道交通之都。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副组长单位对口支援建设西藏大学,对口精准扶贫马尔康市、峨边县。设有上海研究院、深圳研究院、天府新区研究院等8个产业研究院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立了“科技—孵化—产业”互助成果转化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实验”。
竢实扬华,交通天下。今日之西南交通大学,正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努力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矢志奋斗!
目前我校设有18个学院1个中心,覆盖全部12个一级学科,其中拥有2个一级、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5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设有75个本科专业,4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8个专业学位,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及3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均位居全国前列。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当时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2007年,学校再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
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国际化办学的层次和水平近年来得到显着提升,先后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50余个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是“中法4+4”合作院校之一。
名师云集学养渊深
我校拥有一支爱校敬业、学贯中西、学术造诣渊硕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4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另外还聘请了4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兼职教授;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其中“973”首席科学家1人,第三届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0人。
特色鲜明平台广阔
我校按照“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办学方针,发挥轨道交通方面的学科优势,在轨道交通、磁浮交通、高速铁路、大型桥梁隧道、现代交通信息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诞生了以“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代轨道车辆耦合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
欣逢盛世喜看明朝
我校紧紧围绕国家铁路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正以“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学术骨干,努力建设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百年名校,乐育英才。历史悠久、蓬勃发展的西南交通大学真诚期待国内优秀人才的报考,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